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学习笔记,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国经济史。

财政政策

亚当·斯密在1176年提出"看不见的手",认为政府不应干预经济,而是应该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经济自然会达到平衡。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美国陷入大萧条,看不见的手不再起作用,于是凯恩斯提出了“看得见的手”,即国家应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里不接受政府宏观调控,仅靠市场调节经济主要有以下问题

  1. 经济中的外部性。即一个人做了某件事但对这件事的后果不承担责任,主要指负的外部性,比如河流上有排污而下游受影响,但也包含正的外部性,比如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科研但获得很少的经济收益。
  2. 公共物品的缺失。道路、教育、国防、道路等普惠性的公共物品的提供缺乏经济的激励,必须依靠政府。
  3.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收入分配问题同样无法依靠市场解决,只能由政府通过税收或其它方式来调节。

总结起来,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要发挥的作用有四个:第一,稳定经济;第二,提供公共服务;第三,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第四,进行收入再分配。

宏观经济的平衡

总供给(生产+储蓄+政府税收+进口)=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宏观经济的平衡模型如上。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核心表现是价格指数(CPI)下降;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核心表现就是物价持续而稳定的上涨,即CPI上涨。政府宏观调控,就是要用各种措施让左右两边相等,但政府动总需求容易,动总供给就要相对困难一点,因为企业生产需要时间进行。

GDP则是一套宏观经济的核算体系,1968年问世,1993年才完成修订,主要用来计算一国的经济总量,衡量国与国之间的差距。GDP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创造的新的物质财富总和,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

  1. 生产法:GDP = 各部分增加值之和;
  2. 收入法:GDP = 固定资产折旧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3. 支出法:GDP =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出口–进口)

支出法是平时最常用的 GDP 计算方法,也因此,拉动一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要做大一国的经济总量,增强一国的经济实力,政府就要在这三驾马车上下功夫。

财政收入和支出

我国的财政收入来自四个方面: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和其它收入。

我国财政支出则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是政府每月都必须向外支出的钱,而且是无法收回的,比如公务员的工资。分解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第一,维持国家机器运行的需要;
  • 第二,支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 第三,建立和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

财政的建设性支出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大中型企业的建设,比如三峡工程。

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就叫做财政赤字。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主要有两条警戒线标准,一是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能超过3%,主要原因是赤字主要依靠未来的经济增长来还,但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3%都很不容易;二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能超过财政总支出的15%。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账户记负数,叫做透支,这种以后一般要依靠增发货币来还,会引起通货膨胀。另一种是发行国债,国债不会增加货币总量,因此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也要注意增发国债得到的钱不能用于经常性支持,因为债务未来是要还的,必须要投资到未来会产生持续收益的领域,否则就可能会引起债务危机。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由财政部制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赤字性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加大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运用的条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经济萧条时期,采取的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以增加有效需求。所以说,赤字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
  2. 紧缩性财政政策。运用的条件是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的措施是加税和减少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
  3. 平衡性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时使用,财政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有4个职能,一是交换媒介,二是价值贮藏,三是计量单位,四是延期支付,只有同时具备这四种职能的物品才是货币。为了保证储户取钱的时候有钱,而不会出现挤兑,各国中央银行都规定商业银行对每笔存款都必须留下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存到中央银行,不能全部贷出去,而银行究竟应该交多少准备金,由各国央行规定,这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同样是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工具。这个过程如下:假设央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是20%,储户存了1000到工行,工行上交了200给中央银行当做准备金,所以工行只能贷出去800块,现在有个人把这800借走买了吸尘器,他把钱给了商场柜台,商场又把这笔钱存到了自己在农行的账户,同样,农行也不能把这笔钱全贷出去,只能贷出去640,因为要上交160的准备金给中央银行,这个存贷过程不断重复下去,原先的1000元会全部成为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但会有总量5000元(1000÷20%)的货币流通在了市场上。

通过以上过程我们还知道,准备金率变化和存款变化间有个关系,这个关系就叫货币乘数,用公式表示的话如下。也就是说,准备金率和银行创造的货币成反比,准备金率越小,银行创造的货币越多。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实中不是所有放出去的贷款都能以准备金的形式回到银行,某些贷出去的钱可能从这个流通中漏出去了,比如放在手里成了家里储备的现金,这就叫通货外流(通货就是现金),因此现实中的货币乘数要小于理论上的货币乘数。这里有意思的是,经济遇冷时央行会下调准备金率,放出大量货币,但如果存贷信用活动遇冷,市面上的钱同样不会增加,因此货币流通的速度同样决定了货币总量。

理论上的货币乘数 = 1 / 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总枢纽,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直接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而是代表政府管理整个银行系统,它的责任是指定货币政策,保证币值稳定,当前世界上几个代表性的央行分别是美国的美联储,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有三个职能:

  1. 发钞和保证币值稳定;
  2. 管理银行。这里又分三方面,一是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二是统一办理各银行间的结算,三是充当最终的贷款者;
  3. 服务政府。这里又分四方面,一是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包括理财),二是对金融体系进行管理,三是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储备,四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这里有个要注意的是,央行必须保证自己的独立性,如果全听政府的,就容易引发危机。

货币

货币的数量就叫货币供给,我国计算货币供给的方法有3种:

  1. 流通中的货币,用M0表示,M0 = 现金(通货)
  2. 狭义货币供给,用M1表示,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3. 广义货币供给,用M2表示,M2 = M1 + 企业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 + 财政存款

之所以用三种表示是因为这样才能反映经济的变化,比如经济遇冷时,M0(现金)就会向后两种转变

人们把钱存到银行,由银行把钱贷出去,叫间接融资,风险由银行承担;人们拿钱买股票买基金,风险由自己承担,这种叫直接融资。因为我国缺乏更多可靠可信的直接融资渠道,所以我国目前占比最大的仍是间接融资,这样一来银行就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也导致了大部分钱流向了房地产。所以我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发展出一个和我国经济体量相匹配的直接融资市场。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央行制定,主要有三种:

  1. 法定准备金率。前文已经说过,法定准备金率越低,放出来的货币越多,所以经济过热要提高准备金率,减少市面上的货币,经济遇冷则要降准,放出货币;、
  2. 贴现率。即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当商业银行发现自己的准备金不足时,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债券等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来调节社会资金量,如果贴现率高,就说明央行不想放出货币。我们说商业银行的利率是市场决定的,不是中央银行指定的,央行只能通过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因为商业银行的利率只有高于贴现率才有得赚。
  3. 公开市场业务。即买进卖出债券,经济遇冷就买进债券,把钱放出去,经济过热就给一个高利率,吸引人们买债券,把市场上的钱收回来。因为货币乘数的关系,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对市场影响太大,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最常用的调节经济的工具。

另外,经营一年以下信用的叫货币市场,经营一年以上信用的叫资本市场,政府对货币量的宏观调控主要在货币市场。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前两者上面都讲了,对外经济政策则主要指关税和汇率。

参考资料

  1. 韩秀云,《宏观经济通识课》, 中信出版集团, 2019-10.
支付宝
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