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注意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02-04,文中内容可能已过时。

依我现在的想法,我算是不想要孩子的那一类,抛去很多现实的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如果世界不会变得更好,那么为何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呢?但到了如今这个年纪,催婚的压力愈来愈大,令我不禁重新开始思考这个观点产生的原因和合理性

其一,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乌克兰危机将亚欧大陆拖入动荡边缘,极端天气频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似乎从未结束

其二,阴谋、背叛、谎言、人口贩卖、成瘾品……某些人性之暗,令人不爽的东西从古至今都未消失,而且看不到未来消失的可能,科幻小说所描述的种种未来(人工智能危机,赛博朋克等)似乎不只是小说

从小的大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勇敢等等,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世界不是这样运转的,大家做事都在寻求所谓的“关系”,为了达到某个有益于自己的目的可以撒谎、作假,勤劳工作的人并不一定能生活无忧,保障工人权益的8小时工作制被视若无睹,996横行其道,新闻报道并不一定反映事情的真相(或者说完整真相),烂尾楼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公平正义时常得不到声张。最关键的问题是,有些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一直重复,并且看不见未来解决的希望。

我们被教导了这样的世界观,真实的世界却同我们的认知割裂,我们想坚持被教导的那部分,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想不到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理由。

我当然会猜测是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出了问题,是否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好的一面。唯物主义提到,世界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诚然,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当前的物质水平比起千年前,甚至百年前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有些东西真的从未改变。

这些东西和人谈起来,势必被说是矫情,但这是基本的世界观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今天看《守望者》,想起DC里的人物就比较典型,相似的境遇,笑匠选择了逃避和放纵自己,小丑选择了毁灭,罗夏选择了坚守自己认知中的世界,蝙蝠侠也选择了坚守自己认知中的世界,但我们很多人没有蝙蝠侠的能力,甚至没有罗夏的能力,所以就出现了问题。

优秀的品质甚至也是讲条件的,善意的谎言我们并不排斥,软弱的善良也会带来灾难的后果,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同样不可取,我应该怎么办呢。《守望者》毕竟是影视作品,编剧尽可以按自己愿想的人物品质来塑造形象,我们需要从历史上来找,找历史人物是怎么选择的,成百上千年里必然有无数的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参考回答一:复旦大学副教授简军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或者说,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好”或者“坏”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价值判断的依据来自个人主观感受、文化或宗教标准,等等。

例如,依据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几千年来世界依然是丛林社会,各国必须自保才能生存下去,如果这样,世界显然不会充满太多亮色。而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机制让各国可以只关注绝对收益,从而为世界涂抹上一层理想主义色彩。帝国主义理论认为这个世界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所统治,但帝国主义体系终究要崩溃,世界统治权会让位于劳动人民。从宗教来说,佛教认为当世已是末法时代,最终人类社会会变得十分不堪,最后进入下一个轮回。基督教则认为最后人世间的游戏终归要被唯一的神所终结,每个人都将接受最后的“审判”,天堂还是地狱,不由自己决定。政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愿景,甚至可以宣称“冷战”结束后,历史也“终结”于自由民主世界,从此不再有黑格尔式的历史演变。

每一种理论不过是一种愿景,世界能否变得更好取决于我们的想象、信念、愿望、人生经历和政治立场。

尽管如此,但我们终归希望这个世界在客观上能变得越来越好,或者,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主观评价依据让这个世界“客观上看起来”变得更好。如果再回答一遍开头的问题,也许最好的回答是:如果我努力做一个好人,并相信世界在变好,并为此付出,那么世界就会真的变得。

参考回答二:知乎闫微笑

看了很多回答,大家似乎普遍认为世界会变得更好,起码,如果大家都想变好,就一定会变好。但我也突然意识到好不好是个相当主观的问题,但是,如简教授所说,我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评价依据,下面找一些数据支撑,主要是关于医学教授罗斯林提出的几个问题。

支付宝
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