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肥元凶》观影笔记
B站纪录片,《致肥元凶》,2012年。
现代人普遍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更重要的是,普遍肥胖。肥胖不仅仅是外部看到的那样,内脏脂肪远远比皮下脂肪更可怕,危害更大,很多表面看起来正常或比较瘦的人内脏脂肪却会超标。食品业将此归咎于我们摄入的总热量过多,而运动量不够,但真的只是如此吗?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更懒惰,但食品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所吃的食物,也改变了我们的体型。我们的基因没有变,但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便宜食品的供应改变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食品产业的轰炸中,鼓励我们吃掉越来越多的食物。因此,减肥是一场战争,是一场我们的身体对抗现代社会提供的获取食物的便利条件的战争。
PS:不是要甩锅,就像甩锅给基因那样放弃治疗,而是理解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从而分析应该从哪些方便改变现状。一味的将原因归咎于自己也是不理智的。
糖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在中国也有杂交水稻的原因),但过剩的食物却被资本家用在了对我们有害的方面。
以美国为例,玉米收成提高后,养活了大量的牛,于是,大量廉价牛肉涌入市场。但玉米的产量依然在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过剩的玉米被用于生产一种廉价的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食品配料表可以找果葡糖浆),并成为了糖的第一替代品。1984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用玉米糖浆取代了蔗糖(因为成本低很多),不过,尽管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更甜,但生产商并没有少加,反而加的更多了,因为他们发现,这样能卖的更多。
事实上,玉米糖浆不仅被用于软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乳饮料等),也用于各类果酒、啤酒、香槟、雪糕、面包、大多数软糕点和夹心糕点、糖果、水果罐头、蜜饯果酱等等,几乎是所有加工食品的成分之一。玉米糖浆的大量添加直接导致了我们日常所摄入的糖(果糖)的严重过量,研究表明,美国人每年摄入的添加糖达到九十磅,是安全摄入量的两倍还多,从食物中获得的卡路里也从七八十年代到现在几乎翻倍。
PS:软饮料是西方人一天最大的热量来源,但对于中国人似乎并不是。
大量的糖进入人的身体还会带来一些其它的问题。首先,果糖在代谢中直接被肝脏吸收转化为脂肪,直接导致内脏脂肪过多,以及引起糖尿病和其它慢性疾病。其次,研究表明果糖所含的特殊成分能抑制一种重要荷尔蒙(凝集素)的活性。凝集素用于脂肪细胞传递给大脑信息,告诉大脑你吃够了,但当肝脏接收到超出负荷的糖分时,凝集素就会停止工作,我们会一直吃,身体不会发出停止的信号。
PS:相似的,很多标明“低糖”、“无糖”、“低热量”的甜味食品并不是真的无糖,它们所使用的某种代糖(甜味剂)虽然热量很低,但是大多数会增加食欲,反而使热量的摄入增大。
商家的营销手段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我们没想吃的时候,身边的商店就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里有吃的。而且有些食品的设计刻意使人产生某种享乐反应,即给人瞬间的满足感。所以当我们吃到让人感到享乐的食物时,它就会控制你的大脑,而这种能带来极度愉悦感的食物通常都含有很高的糖分,经过高度加工。食品加工究竟在加工什么,添加的材料要么是为了延长保质期,要么是为了提升口感,其终极目的必然是吸引我们,使我们上瘾从而不断地买这个产品,因此,食品生产商和我们减肥或保持健康的个人目的是绝对相反的。
从科学的角度看,脂肪更容易停留在口中,因为它不能和水混合,所以吞咽食物时,有些脂肪会留在口中,我们就更容易尝到溶解在脂肪中的味道,所以我们会持续感受到美味食物留在嘴里的味道。但在政府发布饮食报告以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危害后,食品业立马在这方面大作文章,他们立马推出低脂肪的产品,给这些产品贴上对心脏无害的标签,并在市场中为这些新产品赢得一定的份额,然后其他人一拥而上,很快就在超市看到一排排贴着低脂及对心脏有益的垃圾食品。食品行业善于将打击不健康食品的行动转化为商机。但是,人们不会因为政府发布的饮食指南开始多吃花椰菜、甘蓝和菠菜。
PS:资本就这样,就像 996,打工人这些都是自嘲,但里面就被资本用于宣传。
低脂食品的塑造并没有减少热量,为了维持口感,生产商加入了大量的糖,结果热量反而提升了。
食品份量
世界发展至今,时刻都有食物供应,不论白天黑夜,一天二十四小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想吃就能买到。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度吃喝的,是谁认为我们的食量应该越来越大。
这个故事要从一个电影院讲起,电影院的管理者首先发现一份爆米花往往不够吃,但人们又不喜欢一次买好几份爆米花或饮料,增大份量可以解决这一点,而且因为爆米花本身非常便宜,主要的成本都在包装上,增加份量的成本很低,但电影院却可以收远多于所增加成本的钱。汽水也一样,因为它主要是用糖浆和水做的,成本很低。
这一策略紧接着被推广到麦当劳,随后被用于其它食品。对于商家来讲,尤其是快餐店,他们的成本是固定的,比如工资和租金,食物的成本非常低,增加一点份量的花费很少,但对增加的份量收取更多的价格却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对于顾客来说,他们也会觉得这样很划算,因为份量加大了,但价格不是两份的价格,只是介于一份和两份中间。
同时出现的还有柜台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了更快的餐饮服务和更快的生活节奏,人们可以随时买到并带走便宜的食物。以前人们在街上吃饭是不礼貌的,但现在随时可以看到一边走路一边吃饭的人。但是柜台模式下,人们看菜单的效率很低,往往需要仰头看着菜单想很久吃什么,间接导致排队时间过长,从而导致顾客流失,于是商家又推出了套餐模式。套餐模式是同样的原理,提供一个套餐,比如一个汉堡、一份薯条、一杯饮料,成本会增加,比如增加两毛五,但价格提高五毛,商家就通过这种捆绑销售的思路将更多花样的餐点集合,提高了平均消费水平。对顾客而言,这种方式还变相的增加了卡路里摄入,因为顾客会觉得很划算,毕竟多花五毛就能吃到三样,托盘摆在你面前,你就会想,这是我花钱买的,于是你会把它吃完,即使你本来不需要吃那么多,长此以往,食品业就养成了我们的大胃口。
PS:事实上,餐厅还可以故意把商品单价提高,从而诱使我们买套餐,这样即使想买单个商品也会很吃亏。
PS:国家提倡节约,事实上更好的方式是提倡食品包装的小份,以及禁止套餐式的捆绑销售。而且中国人还是有不浪费的习惯的,很多时候都处于商家这种故意大份量的销售方式。而且,为什么很多政策都是提倡消费者怎么怎么样,而不让企业怎么怎么做呢。
人们吃超大份的时候可能还会抱着如下的心理,即下一顿可以少吃一点,这样的话这一次吃的太多就没有关系了,食品业也这么想,这是这种假设让他们安心地售卖超大份餐点。但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所想的是错误的,食物份量越大,我们的胃口反而会更大,从而吃更多的东西,摄入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高糖高脂最难让人抗拒,科学家用小白鼠研究食欲和行为的关系时发现,想让它们过度饮食,平时的食物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换了巧克力饼干、糖果、牛奶等高糖高脂食品,老鼠就开始暴饮暴食,直到身体肥胖。老鼠和人类有着相同的生物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会去寻找那些能够储备能量的食物,从而保证食物短缺时也能维持生存。可惜的是这个结果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反而被食品业利用。由于人们每餐所吃的食物在重量或体积上基本是不变的,食品业开始在相同体积或更小体积的食物中塞入更多的热量(即所谓的高能量密度或高卡路里),从而使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吃过量。所以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过量:高卡路里、超大份量。
PS:消耗大于摄入的原理有时候行不通的原因在于这里,高密度的食物导致很小的一块食物就需要大量的运动消耗,我们要么没有耐心,要么没有时间做这些运动。
PS:高脂肪低碳水的饮食减肥叫生酮饮食。不过我感兴趣的是,高糖高脂可能适合描述西方国家饮食,中国人则多油多盐,盐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效果呢。
食品业始终认为人们肥胖的关键在于不运动,还制作广告声称孩子们在两餐间吃高脂零食是一件好事,这种广告给了孩子们一个每天随时随地吃零食的理由。但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们的活动水平并不比三十年前低,并不是缺乏运动导致肥胖,反而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肥胖导致了体育活动的减少。只不过,对于任何政治体系来说,把体育活动定义为潜在原因比较容易,因为这个原因无关政治。
科学界做出了努力,他们令食品业减少了大份食品,但食品业随之想出了新的办法,他们开始推出成对的食物并利用分享的思想做营销,以及推出能重新封口的包装袋。但是,人们一旦打开了一包,一般不会留下下次再吃。可行的办法是对不健康食品和饮料征税,但正如 B站弹幕所说,靠商家只有胖死一条路,只能靠自己拒绝诱惑。
健康食品(伪)
肥胖问题大肆蔓延,我们归咎于吃了太多快餐、方便的加工食品和大量甜食,但如果市场上的健康食品也会让我们发胖呢。
那些被标为健康食品的东西改变了我们的饮食心理,当一种食品被标榜为健康食品,人们就会认为它的热量更低,于是觉得多吃一点也不会变胖,这就是健康光环。有些产品上标着,加入了水果或纤维成分,我们会直觉地认为它更健康,但它的饱和脂肪含量可能更高,所以健康食品和能减肥的食品两者是不一样的。
食品可以被包装的很健康,而不是真正健康。许许多多的产品都标着,含有水果成分,但其实可能只含有 0.1% 的水果味,而他们会把水果印在包装正面的醒目位置,然后说,绝对优质,肯定对健康有益,即使没这么说,也会有这种暗示(想想各种酸奶、饮料、奶茶),这么做是被允许的。
如果一家公司找不到办法,没法改变食品成分,因为人们都知道他们的产品会让人发胖,则往往会使用一些其它的手段,比如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赞助一些体育设施计划,声称会协助解决问题。但这里面又隐藏陷阱,比如,一个篮球网在商店卖5英镑,但你必须花38英镑才能通过购买巧克力换得这个球,又比如一套板球装备,如果去商店买,只需花 150英镑,但如果通过换购计划,你需要花 1100 英镑,而在此过程中你可能需要摄入五十万卡热量。除了换购,还有免费送出主题公园和景点门票等措施。
有效的措施建立在立法和法规的基础上,食品业的法规和严格的广告法规。大家普遍承认,个人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最终,强有力的杠杆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
PS:以上分析对网游等行业同样适用,资本操作了很多东西,或者说,资本趋利的本性导致了很多事走向意外的方向。
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全民肥胖的社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食品业,需要政府的参与来规范,但是,如果真的靠他们就真的只能胖死了,这里列举一些看完这部纪录片扭转了观念后,发现的自己可以做的事。
- 高糖会增加食欲,同时抑制「我吃饱了」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所以可乐越喝越想喝、甜点越吃越想吃,因此不要买的时候想着会控制自己的,控制不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买,或者买的时候就计算好买多少,如果没有小分量,果断放弃;
- 大份量不一定值,吃完下一顿还是会吃很多,无形中增加摄入;
- 套餐也不一定值,你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或者不一定喜欢其中某样;
- 标注为健康的不一定健康,反而更贵,不要交智商税,最重要的还是控制摄入的量;